现在我感觉到我有心脏了,因为它正在破碎。

VART
艺次元
2017-07-08 15:21:32

锡人的心脏,既是鲍姆所写的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锡人所苦苦追寻的自我,也是黃勖夫近日在木木美术馆所策展览的名字。

曼昆曾在其《宏观经济学》中提及,鲍姆与丹普西洛所运用的意象和角色与19世纪90年代广为人知的政治概念有有紧密的联系,例如锡人即代表工业化的产业工人,这些人受尽压迫,工钱很少,然而工作时间却过长,最终失去了他们作为人类的心,变成了机械化的人。

展览《锡人的心脏》大概是在锡人这一隐喻之下,试图探讨当代人在工作与机械化、消费主义全面侵入生活之时所面临的自我世界,以及,“锡人”‘试图寻觅的“心脏”究竟是什么。

而在人工智能打败人类棋圣的今天,《锡人的心脏》又有了一个超出本源故事的命题——真正用金属所制的锡人,即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获得心脏,而我们人类在面临这一命题时,又会作何反应。


CHAPTER ONE

锡人之隐喻

消亡的普罗米修斯与被催眠的锡人

普罗米修斯给了我们自由的光明

而我们却用这光明去工作。

当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了将人类从黑暗的奴役中解放,而甘愿每日被恶鹰啄食心脏时,他一定不会想到,愚蠢的人类发明了新的奴役自己和同类的方式——工作。工作有如邪恶的女巫,将席勒所向往的自由而健全的人类变成了僵死的锡人,现代工业便在无数的“哒哒”声中飞速运转,而机械的“锡人”也排队走进了贩售机,把自己作为商品售卖,好去换取别的商品以升级自己的外观,更替自己的零件,维持自己“永动机”的幻觉。

· Pamela Rosenkranz:“深入研究”等两件作品

艺术家Pamela Rosenkranz在冰箱中所展示的昂贵的VOSS水瓶,正在陈说这一现实。水瓶内承装的肉色硅胶在无声地质问我们,当健康,青春,洁净的水都已经贴上贩售的标签时,还有什么是不可交易的呢?而她同时在展的另一件作品则提出了另外一个关于性别身份的问题——她在服用了男性兴奋剂“伟哥”后作下了此画,那么,这幅包含了男性激素、并着力模仿男性的画作,会更符合男权世界的期望,因而贩售得一个好价钱吗?如果把它放在新感研究所的VR作品中,使用他们的推销策略呢?

新感研究所的作品《踌躇者》同样在探讨我等“锡人”所处的充满巧妙推销的世界。然而,“锡人”虽然试图以购物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现代商业的魔法却只会让“锡人”牢牢地捆绑在商业之网中。

被渔网袜紧缚的机器对“锡人”

发出了需要用金钱治疗的诊断

· Yngve Holen:你有问题吧

当情绪可以被量化时

我们还剩下多少“人”的标签?

· Lawrence Abu Hamdan:表像之下

信息时代,锡人的外置器

· Austin Lee:别看手机了勖夫

CHAPTER TWO

寻找心脏之旅

在童话故事中,锡人试图恢复自己自由的人类之身,踏上了寻找心脏的旅程。而在消费主义裹胁之下的现代人类,也尝试着踏上了同样艰难的旅程。

艺术家刘娃将这一尝试化为了装置作品。当你坐在一个单独的房间,看着自己的思绪是如何通过电波物化为外界的光影,自我观测便从这一刻开始了

· 刘娃:Still

我们急切地寻找“心脏”,“心脏”中存储着我们对自我的所有认知,这便是我们珍藏的“自我”的标记了。我们在社交网络之中寻觅,既寻找自己,也搜索同类。我们向往被多数人认同的生活方式并表示自己也认同,因为这是安全的、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在这里,“自我形象”也变成了某种隐形的商品加以贩售,而当贩售的美好泡沫破灭时,愤怒的控诉将会占据“锡人”们的口舌。艺术家Amalia Ulman的社交网络实验便说明了这一点。当她INS上的follower发现她图片上的形象不过是虚构时,纷纷炸了。而她也索性做了一组超现实的图片,看似荒诞,却意外有趣而真实。

· Amalia Ulman:“出色与完美”以及“特权”

而当“锡人们”终于放弃从外部世界找寻“心脏”,将眼光从商品世界转向自我,转向本真的自然,当“锡人们”的好奇心、精力、时间重新属于自己时,原本四处寻觅而又不可得的“心脏”,便又突然在胸腔中复苏了。

· Gillian Wearing:你的风景

被奴役的“锡人”,重又成为了自由人类。锡人终于完成了自我的指认,机械的外延也便不再是自我的束缚,反而变成了新的表达工具。正如艺术家Yangzi、Austin Lee所做的那样。

在极度匮乏的时刻

Yangzi选择用手机备忘录作为自己艺术表达的工具

· Yangzi:32幅数码绘画

电脑是画画的好朋友

灵魂画手如是说道

· Austin Lee:“悬空的猫”等两件绘画

然而,作为工具的机器,是否也会有灵魂的存在?

· Ryan Gander:“受欢迎的作品”夫人

艺术家aaajiao展示了电子邮件所构成的浩瀚宇宙。而Ryan Gander的“眼睛”,通过对观众的注视,言说了另外一种可能。当作为机器与展品的“眼睛”担当了窥探的角色,它在观看时,会想些什么呢?而原本作为观看者的观众成为了被观看者,当我们被注视时,又在思考什么呢?

· aaajiao(徐文恺):邮件迷航

CHAPTER THREE

要做个被窥视的国王吗?

在童话中,锡人找回心脏后,便身不由己地成为了国王,被众人瞩目。而当现实中的“锡人”拥有意味着“自我”的心脏时,便开始陷入了被他人注视、以及时刻面临自我审视的危险之中。

前文提到的艺术家的社交网络实验便是这样。自我从来都是被塑造的,真实与虚假的边界往往模糊,一旦自认为拥有自我,我们就一定会努力符合已知形象。

更有趣的是,自我意识高昂的“国王”不仅活在自我与他人的眼睛之中,也活在镜头和手机里。我们的生活不再是“此时、此刻”,而是朋友圈或微博中发出的图片。不知是不是策展人有意为之,艺术家Amalia Ulman的相框后面多了镜子,路过的观众便纷纷驻足,望着镜中的自己,整理仪表并自拍。与此相似的是,当我们看到“眼睛”时,下意识的举动也是拿出手机,并拍照。手机似乎已经嵌入我们的灵魂。而当所有人都对着展品举行同样的拍照仪式时,这便成为了现实生活与艺术展出之间令人玩味的行为艺术。

假若展示的意义大于此刻的生活,刚刚从“锡人”身份挣脱的“国王”,便又重新被虚构的自我所束缚。符合惯性的自我形象是安全的,但安全同时也便意味着限制。尽管我们知道,自我的不可靠性就有如未知艺术小组在美术馆中所建造的凝结了过去标志物的房间一样——故意做旧的墙面假扮了房间的年代感,复古的电视机循环播放着火箭发射失败的视频。就这样,我们沉迷于自我历史的虚假幻觉之中。

我们要维持这样“虚假的房间”吗

要做个被窥视的国王吗?

· 未知艺术小组:火箭

图片来源:木木美术馆





锡人的心脏 

时间:2017年6月30日-2017年10月8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798艺术区798中二街D-06|木木美术馆

票价:60元 / 学生40元(木木美术馆会员免费)(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购票)


来源:VART


450
zan

注:本站部分文章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巴斯奎亚上亿美元拍出 引领纽约当代艺术升温
探究!图形设计的艺术语言
一期一会——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2017)
erwe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