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
没有艺廊,
没有收藏家,
没有评论家,
也没有钱。
▼
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
因为我们都一无所有,
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
今天情况不同了,
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
▼
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
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
让我们扎根、成长。
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
—MarkRothko马克·罗斯科
▼
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
1903—1970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生于俄国,十岁时移居美国,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学习。在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以独特的风格奠定了抽象表现主义宗师的地位,在美国起着承先启後的作用。
他的作品用纯净的色彩表达无形的思想
蕴含着一种或淡或浓的阴郁
那种昏暗的光线和冥想的氛围
营造出充满戏剧性的气氛和效果
▼
沉浸其中
会激发出潜意识里最深沉柔软的一面
沉默的同时
甚至无法抑制的痛哭流涕
▼
马克·罗斯科在俄国浓厚的犹太文化和宗教环境中度过童年,后随家人移居美国,受排犹影响,21岁就读耶鲁大学时取消奖学金,只好半工半读的艰难为继,大三时即辍学。次年进入纽约美术大学学生协会学美术。
1929年在纽约布鲁克林中央美术学院任兼职教师,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教书生涯。同年在“机会”画廊第一次展出绘画作品。
1933年罗斯科举办几次个展,获美国政府联邦艺术计划资助,受雇于政府,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抽象表现派画家的阿西尔·高尔基、德·库宁和杰克逊·波洛克。1935年成为“十人”表现主义画家团体创建者之一。
马克·罗斯科1930年代的作品如《风景》、《坐着的人》、《街景》、《交腿而坐的女子》等,色彩微妙,构图简洁,造型带有刻意变形和夸张,城市景象如梦如幻,带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罗斯科1938年加入美国籍,其作品风格也开始变化,《地下狂想曲》(1940)中人物造型已近符号化,是迈向抽象主义的预演。此后,表达“人生的悲哀”成为主要画题,认为必须用支离破碎的扭曲形状方能表现,呈现一种“有机”图形的抽象主义面貌。如1940年的《无题》,以及《水中戏》、《源头》等。
1945年,罗斯科在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重要个人画展,获得评论界好评。他的绘画风格一直在不断变化中,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后,他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于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画面单纯,色彩重叠,边缘模糊。
艺术运动的定义往往预设而模糊
无法确切展现其中最深刻的艺术家
▼
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著述中,马克·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是陪衬,这种现象如同命运:
“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艺廊,没有收藏家,没有评论家,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一无所有,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今天情况不同了,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许多人过着身不由的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扎根、成长。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马克·罗斯科1955年
马克·罗斯科死后赢得巨大声誉和财富,与生前的困苦、焦虑和挣扎构成强烈反差,如同梵高,他们生前的奋斗时期实际上只有“饿死的自由”,坚守艺术良知的自由,带着悲剧精神为未来殉道,为天地立心。
罗斯科的艺术哲学诠释了一个复杂而深邃的思想命题:艺术家如何选择并追求自己的真理?艺术的真实性是什么?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植根在何处?
阿瑟·丹托(ArthurC.Danto)在《艺术的终结》中论断,后历史的艺术时期,对艺术不断自我革命的需求已经消失,后历史的艺术氛围会让艺术转向人性的目的。
马克·罗斯科的艺术哲学思想正是回应了这种人性的基本需要,代表了艺术永恒而充满悲剧性的精神所在。
罗斯科试图从西方传统文化中探寻西方文明的根源,专注于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希腊文明中的悲剧意识,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人与群体的冲突的矛盾状态,概括了人生存的精神内涵,也是最深刻的西方文化之源。
凝视他的绘画
有限的色彩和极简的形状
却反映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传递着潜在的精神内涵
▼
单纯朴素
却萦绕心头,难以忘怀
▼
那些色彩明亮、边缘柔和的矩形色块
毫无重量感地排列
如同漂浮于画布的自由思想
▼
简练、单纯
却仿佛能投入灵魂深处
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伤
▼
罗斯科的抽象画全创作于人生最后二十年,他将绘画减化至体积、色调与色彩,尺幅巨大。后期画作(1958年以后)由大红、大橙、大蓝、大绿等斑斓色彩,转而使用深红、褐紫红、啡和黑色等较深沉的颜色,色调更加阴暗,仿佛淹没在日益加深的痛苦之中。
对他而言
作画的过程类似宗教祭典
作画过程严守秘密
完成之前决不示人
▼
作品超越了一切理智跟感官的认知
用哲学和心理学
追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
赤裸又神圣的宗教体验与感情
▼
1961年,马克·罗斯科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达到艺术事业顶峰,甚至肯尼迪总统也对其敬重三分。
油画《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是马克·罗斯科的代表作
▼
《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
画面上
绿色和白色的矩形排列在蓝色的底子上
模糊的边界与色块渗透融合
仿佛从背景上隐约浮现
不断徘徊、浮动
▼
作品《紫色、白色和红色》
三块边界模糊的色块
背景则是浅灰
暖中泛冷,触动心灵
▼
2007年5月15日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上,马克·罗斯科的作品《白色中心》曾以7284万美元创下07年战后和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最高纪录。
马克·罗斯科《白色中心》1950
一抹白色居中
夹着黄色、桃红色与玫瑰淡紫
温和、舒缓而深沉的韵律
给画面抹上一层神秘的悲剧性
白色的区域则透出信心和潜力
表现主义的抽象构图精简而奥妙
2012年5月份,罗斯科(MarkRothko)的油画《橙、红、黄》又以8688万美元(约5.47亿人民币)成交,创下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橙、红、黄》
那些有边缘的几何形体
轻薄的漂浮在整片的彩色底子上
▼
色彩微妙,边缘模糊
忽远忽近,模棱两可
▼
轻薄透明的颜料相互笼罩和晕染
明与暗、灰与亮、冷与暖融为一体
温和而富有节奏的脉动
仿佛某种神秘的幻觉
▼
这种形与色的相互关系
象征了一切事物存在的状态
体现了人类感情的行为方式
▼
晚年时期,由于波普艺术对抽象表现主义构成挑战,加上逐渐紧张的婚姻关系,马克·罗斯科情绪恶化并开始酗酒,严重损害了神经和健康。
1969年元旦,马克·罗斯科离家搬到画室居住,用整整一年时间画出最后一批作品。
这段时期,经历二十年艺术生涯的朋友们和太太梅尔纷纷离世。罗斯科作品中的色调更加隐喻深沉,仿佛淹没在日益加深的痛苦之中。
他甚至让画面变为全黑,以表达其悲剧的意识。
1970年2月25日,在病痛与绝望中,罗斯科用剃刀割断手腕的血管和神经,以自杀方式在曼哈顿的工作室结束了生命。
如同他最终暗淡的画面
那种与悲剧意识完全吻合的形式
是生命与意志不可再简的形式
▼
重新凝视
那些仿佛置于其中的巨大画作
配合昏暗的光线和冥想的氛围
营造了一种沉浸其中的场所感
▼
微妙的色彩对比所辐射出的情绪
通过形体本身来挣脱控制
仿佛在命运中摆脱命运
▼
这种情绪化的抽象艺术形式
让画作全身心的投入灵魂深处
唤起人类潜藏的热情、恐惧、悲哀
以及对永恒和神秘的追求
也正是艺术永恒而充满悲剧性的精神所在
▼
从一无所有开始!
也许纯粹时期就是那个时间,
能在那个时间肆无忌惮尝试最好
从无开始到有再到无的反复
尽量延长这个时间
你的艺术生命就会长些
▼
注:本站部分文章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