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骚扰丑闻,如何掀开艺术圈“前辈与权势”的隐秘之事?

artne
艺次元
2017-11-02 11:13:06

artnet新闻艺术市场撰稿人

Tim Schneider

奈特·兰德斯曼 。图片:JIMI CELESTE/Patrick McMullan via Getty Images

事件回顾

对于在过去一周受到新闻轰炸的艺术圈中人,我的同事Rachel Corbett在周二揭露了兰德斯曼 “被《艺术论坛》要求寻求心理治疗”,这整件事的起因,是 “一位在2012年离开《艺术论坛》杂志的前员工在去年公开指控兰德斯曼,并紧接着在今年提出索赔”。 

身为策展人、艺博会总监的Amanda Schmitt于纽约州法院提出诉讼,称兰德斯曼曾迫使她遭受不情愿的性骚扰。该诉讼同时还涵盖了8名女性相近陈词,其中7名女子公开了自己的姓名(Schmitt为唯一原告人)。

相关阅读:

丑闻不止好莱坞:著名Artforum出版人被曝性骚扰

克鲁格、舍曼、霍泽……著名《艺术论坛》面临史上最大危机,性骚扰丑闻让女性艺术家空前团结

性骚扰把《艺术论坛》拖入漩涡,纵容包庇的公司是否也难辞其咎?

在这份诉讼被提交之前,最开始,《艺术论坛》杂志对兰德斯曼表示支持并在一份声明中提出,Schmitt的指控“毫无根据”,以及她在“试图利用自己努力创造与维护的特殊关系”。同时,该声明强烈否认了杂志方的任何不法行为和指控内容。他们表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艺术论坛》都绝非同谋或有罪”。 

紧接着,兰德斯曼于周三辞职了。而他的联合出版人紧接重新发布了一则态度截然不同的声明。这份新的声明解释道,公司系列会议均揭露了“兰德斯曼的不当行为为工作环境带来恶性影响”。这份评论显然是“在过去几天”中撰写出来的——24小时内的逆转指令让人匪夷所思。然而,他们为什么要在有着曝光率的法律案件中解析事件细节呢? 

另外,就该杂志的制度文化与今后措施,这份陈词写出了如下结语: “这一切都令人十分遗憾,因为兰德斯曼的行为损害了我们长期一直努力争取的女权主义理想。作为回应,我们正于杂志内部创建一个特殊工作组,用以负责监督日后转变”。 

这份最终声明无疑激发了数个问题。如果该杂志对其制度文化的描述是准确的,为什么来自《艺术论坛》与(其文学分支的)《图书论坛》(Bookforum)的39名员工会于周五发表他们自己的声明,针对联合出版人的处理方案发起猛烈攻击,并“拒绝接受迄今公司代表所发的任何声明”? 

同样地,为什么这家出版物最具权威的女性——主编Michelle Kuo,非但没有在杂志重建制度时留守,反而辞去了职位。正如她在兰德斯曼的丑闻被公之于众后所言,她的辞职正是因为 “围绕某位出版人的麻烦指控”。 

最后,让我们退一步去分析,如果《艺术论坛》这家杂志一直长期致力于“女权理想”,它的阶级系统已经足够有实力代表公司的女性权益,为什么它还需要构想一支不含X染色体的独立队伍来实施更平等的政策呢?这个原本激进却以尴尬收尾的概念迫使我们去思考,这支“女性特战队”中的某些成员是否是从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的“女性活页夹”中选出来的。 

基于上述种种反应出的问题,《艺术论坛》的联合出版人也许正试图售卖一种修正主义历史类型的论道。公司、政客和其他公众人物经常在丑闻火烧眉毛时诉诸这种修正主义历史。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来说,福克斯新闻的Bill O’Reill曾在任期内包庇与保护因骚扰而受到指控的同事Roger Ailes。而我们可以看看21世纪福克斯公司在开除Bill O’Reill前,也曾就其 “为一个多样化、包容性与具有创造力的工作环境所做出的长期承诺“夸夸其谈。 

从公关角度考虑,这个故事中的两部分不相符合。 

在这些(以及许多其它)案例中,管理层认为他们需要尽力美化过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就公众认知而言,这样做实际上会让事情的现今局势看起来愈加糟糕。他们在兰德斯曼的丑闻中所出的危机公关策略所招致的负面影响,《艺术论坛》剩下的三位联合出版人如今似乎也觉察到了上述这一点。

《艺术论坛》十月刊。图片: 致谢《艺术论坛》 

调查表明

周三,Carolina Miranda就《艺术论坛》所选择的策略发表了另一篇锁喉之论。她重新推送了关于艺术家Micol Hebron的一篇推文。这位艺术家统计了这家杂志自其1962年创刊以来的每个封面,用来数据来评估艺术家所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性别不平待遇。

那么,她有哪些发现呢?在此前的53年中,女性作品于该出版物上的刊登量仅占总量的18%,而男性艺术家的作品则占据了74%的杂志版面。剩下的8%出于展陈原因而选择了不说明艺术家的性别。 

这一切都可充分说明,如果这就是 “为女权理想长期奋斗”的结果,那这种“努力”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就像使得OJ·辛普森无罪释放的律师团队那样卖力。 

此外,《艺术论坛》的广告也同样如此。根据Hebron对历史的追溯发现,在此版块的男女比例同样达到了7比3。 

尽管所有这些数据也许都只是针对《艺术论坛》一家而言,但是Hebron却展现了一种比兰德斯曼事件本身更广、更令人不安的事实真相。 

在Miranda的这件作品中,她还提及了一项针对画廊的统计。自2013年开始,Heborn与画廊开展了一个交叉资源项目的合作。Heborn调查了洛杉矶与纽约画廊代理艺术家名册中的性别不平等。就2016年而言, 这类数据仍然保持了类似的分裂状态─ 70%的男性比30%的女性, 几乎与两年前Miranda对该项目所得出的没有任何不同。 

“游击队女孩”(Guerrilla Girls)在她们自己关于画廊代表、地区性与国际博物馆收藏的调查中也得到了类似的沙文主义的结果。总结而言,这些数据都生动描绘了艺术行业片面化图景。 

所有这些都揭开了一个对兰德斯曼的指责发生之后、更加令人不安的问题(顺便提一句,对该事件的关注自周二便开始膨胀呈指数式增长)。 

如果艺术行业中的其他版块也如《艺术论坛》的男性主导本质一样,难道就没有其他版块的“前辈”利用他们身居其位的权力去骚扰与剥削女性吗?以及正如作家、导演、演员Brit Marling于本周所写的有关好莱坞的文章中提到的,这些女人对屈服与否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过于清楚,以致于纷纷臣服于强权之下。 

尽管兰德斯曼被大规模围剿对正义而言似乎是一针强心剂,但整件事的大背景也暗示了艺术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这远比一个顶尖的行业杂志的联合出版人的丑闻严重得多。驱逐兰德斯曼也许就等于在黑死病蔓延欧洲之际,仅仅抓住一只带有瘟疫病菌的老鼠。 

但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基于控诉他的人们的陈词)在没有了兰德斯曼的吻脖子、拍屁股和充斥黄腔的邮件之后,艺术世界无疑会比其过去的境况好得多。但是兰德斯曼仅仅是一个厚实、丑陋的行业内幕中的一角,要想局势得到巨大改善,尖角就必须从根部砍除。

Kelley Walker,《无题》,2006。 图片:玛丽路易斯 埃塞尔收藏,埃塞尔美术馆, 策展研究中心巴德学院,Annandale-on-Hudson, 纽约 

例外还是规则?

鉴于我们已经对《艺术论坛》过去与现在所犯的错误进行了解析,就让我们以展望未来为此画上句号。周五,我的同事Brian Boucher列举了来自艺术业内知名人士就《艺术论坛》在兰德斯曼的丑闻之后,(为其带去利润的)广告客户是否会下降所发表的各类观点。 

Blum & Poe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会重新评估与该杂志的关系”。303的Lisa Spellman表示,她的画廊将拒绝在《艺术论坛》发布广告直到看到他们“真实、系统性的改变”出现。顾问Todd Levin甚至想向画廊与艺术家提出“将他们在《艺术论坛》的广告与图片权撤除6至12个月,从而用更具体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悦”。 

而佩斯画廊的Marc Glimcher则在该事件中发表了不同观点。他表示相信“《艺术论坛》作为一个机构之存在远比针对一个人所提出的指控指责来得重要”。因此,该杂志仍会于广告收入中赚取数千美元。 

对我而言,这整件事提醒我们艺术世界是否真的比大千世界的其他领域更进步、更有原则。 

巧合的是约翰尼·德普和梅尔·吉布森都于近年来平息与处理了家庭暴力的指控。但是,现在洛杉矶却充斥着大型电影工作室操刀,由这两人主演的电影的广告牌。 

伴随着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辞职,至少有215份记录在案的“工作区事件”浮出水面。卡兰尼克甚至曾于其公司的哺乳室中进行“冥想”。尽管如此,Uber仍是全世界最大的共载公司。截至6月底,优步已经实现了50亿乘次,而且它仍是在美国乃至海外的唯一一家进行此类运营的创业公司。 

根据《卫报》去年的报导,在过去的30年中至少有24名不同女子指责一位自大而充满铜臭味的美国媒体人物做出不当性骚扰行为 ……而选民们对此做出的应对却是将此人选为自由世界的领袖。 

我不打算指出《艺术论坛》的此次事件最终将走向何方。但是我想说如果这家出版物因为兰德斯曼丑闻所造成的资金损失最终萎缩乃至消亡,那本次事件便是我们的文化在应对不公对待女性时的一个闪耀特例,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在过去的一周中,有多少艺术行业的成员表示兰德斯曼的癖性早已是数年来公开的秘密。

467
zan

注:本站部分文章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比起共享艺术,共享单车弱爆了,共享艺术品的万亿产业风口
瑞士艺术家 Andy Denzler 的动感画面
《平复帖》与张伯驹
erwe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