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为了爱情,你愿意走多远?

奥永美学
艺次元
2017-08-26 12:04:49

七夕或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礼教之感情观,那种压抑、想见又不能见的悲催,以及跨越银河之千里一会(而且还一年一次……),让这故事就这样浪漫地驻足于华人世界与东亚国家人民的心中,数千年之久。

七夕

现代的人,拜科技所赐,即便是远距恋爱也有许多方法得以慰藉相思之情。关于距离,我们总想到的是:要跨越多远,才能走到对方身边、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爱情?

但,艺术家有时候想的跟你不一样。

特别是用「行为」来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们。经常被视作疯子、神经病的他们,往往承担了社会许多异样的眼光,但那也只是因为人们不够理解,或不愿意去理解?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刻意为之的动作,若过于寻常就可能得失去冲撞日常的效力;因此,标新立异只是不得不的必要而已。谈到行为艺术,则不可能忽略Marina Abramović;她总是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断地试验人的身体与心灵之极限。

作为一专业的美学平台,当然也是得开个篇幅好好来聊聊行为艺术的,以及Abramović的艺术专题,但这次的主题是七夕,主角是Abramović与Ulay (Uwe Laysiepen)的世纪爱情。

如果大多数的人总想著要走多远才能见到那个他/她,那么,被称为行为艺术教母的Abramović若总想著:要走多远距离,才是正确结束一段感情的方式,大概也不会让人太惊讶吧?

Marina Abramović

(Yugoslav,b.1946)

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自称"行为艺术的老奶奶"

如果大多数的人总想着要走多远才能见到那个他/她,那么,被称为行为艺术教母的Abramović若总想着:要走多远距离,才是正确结束一段感情的方式,大概也不会让人太惊讶吧?

2010年时,已经是重量级艺术人物的Abramović在纽约MoMA举办了一场名为The Artist is Present回顾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就是那同名作品,艺术家邀请参与者与她本人面对面凝视。

过程中,观众依序被邀请与艺术家本人对向而坐,而Abramović就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望著对面的观众。这场行为表演,持续了共736小时又30分钟。每天从美术馆开馆时,持续到闭馆,而其间有许多观众则是漏夜排队,就为了与艺术家有更好的视线接触。每个观众大概都与艺术家对望有5分钟左右,一句话都不说,就默默地看著对方。眼神的凝视,取代了语言的交流;没有说什么,却又好像说透了一切。于是眼泪替代了话语,哽咽置换了发语词,而颤抖则是最后的语助词。

或许我们都以为,与陌生人凝视对望总会带来尴尬,但也只有在面对陌生人时,在一切条件的规范下,你可以放心地将自己释放并交付对方(这其实是另一个行为艺术中可以深入探讨的部分,这里剧透一下,也就是所谓的指令艺术,集体快闪也是一个例子)。

在开幕当天,却来了一位神秘嘉宾,他的出现让现场屏息关注。在结束每次与观众的对望后,Abramović都会闭上双眼,这时的她还没有感受到现场的凝结气氛。但张开眼后,Ulay的轻抹微笑,几乎震动了整个展场。

Ulay是谁呢?是Abramović早期的合作伙伴,也是当时相扶持的灵魂伴侣;1988年时,也是Ulay与她一起完成跨越中国长城的分手仪式,这也是她俩合作的最后一件作品:The Lovers – The Great Wall Walk。在申请了许多必要的文件后,年轻的艺术家情侣分别从长城的两端开始,当走到中间聚首时,即完成分开的宣示。

事实上,长城所经途中有很多地方几乎可以说已成废墟,有些路径被覆盖在断垣残壁之下;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道路,Abramović自己认为这象征了人生的旅程。

时间一下子,把我们从2010年带回了1988年,转瞬之间的感动可以超越时空;就像Ulay与Abramović之间那不需言喻的精神连结,早已超越长城,乃至银河。

为了爱情,你愿意走多远,去记得一个人?又愿意走多远,忘掉一个人呢?

无论如何,尽管时空的距离再被压缩,想念的份量也不会减轻。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夕情人节快乐!


来源:奥永美学

528
zan

注:本站部分文章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民乐国际网独家专访|新上任的重庆民族乐团团长兼艺术总监何建国
全球必看展览teamLab在深圳只待4个月,第一个星期就刷爆了朋友圈!!
“为曹喜蛙先生祈福”------当代艺术作品义卖公益活动
erwe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