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廷峰: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新秩序

文化财富周刊
艺次元
2017-07-16 15:44:59

2017-07-16_154341.jpg

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认为,当下画廊业也面临着与纸媒类似的困境。以画店为原型的传统画廊,其主要功能已被网络所取代,同时信息透明化也打破了传统画廊的利益堡垒。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焕发生机,画廊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他认为关键在于精细化和专业化。

中国当代画廊的发展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出现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画廊和好画廊。所谓职业画廊,就是经营上有自己的风格体系,主营一个板块,而不是装置、绘画、影像、新媒体等“胡子眉毛一把抓”,并且拥有签约艺术家。事实上,国外画廊在主营业务上也分得很细,很少有一家画廊能通吃,否则很难经营好。

画廊作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基石,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推动了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产业的发展。但基础不够完善且缺失行业规范,画廊业步履维艰。当“追求短期牟取暴利,轻视理想、规划和理论基础”的现象出现,画家们被迫另觅他枝,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将于此沦陷,丧失共同发展的良机。

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20多年是资本操控和艺术自律的一场博弈,也是舆论价值导向和民众审美自觉的长久拉锯战。在舍本逐末的趋利洪流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悲观的现实:中国至今仍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艺术机构以及收藏群体。道德底线与职业操守的大面积坍塌,把中国艺术市场推向世界巅峰之后,揠苗助长的后遗病痛也随之悄然而至。

贾廷峰认为,重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价值体系是当下最紧迫的事情。我们对当代艺术的评判标准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以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为“四大金刚”的时期,曾经创作各种天价神话的“天王级”艺术家们依旧停留在老路上,大众耽溺于消费昔日的美学观念,艺术样式的单一使得市场价格一度滑坡。

处在艺术产业关键链上的机构、拍卖行、艺术家、收藏家和博览会活动之间的秩序一直是混乱的,中国的拍卖行直接越过一级市场对接艺术家洽谈生意,很多博览会也邀请拍卖公司进驻,这种乱象在国外就不会出现。中国绝大多数画家也在自己销售作品,价格体系异常混乱。应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以结束当代艺术圈“群魔乱舞”“军阀混战”的怪象。

引领当代艺术发展的展览也极少。大多数艺术家成了批量商品制造者,批评家成了捧场专业户,画廊成了追风族,谁的作品好卖卖谁的,人们不再愿意挖掘那些潜心做艺术的职业艺术家。

中国艺术市场缺乏专业的收藏家,像张伯驹这种不惜倾家荡产来维护中国艺术品的藏家已经绝迹。绝大多数的人在投机,集体制造了一座艺术市场的海市蜃楼。

如何重建艺术家、收藏家、画廊三者间的关系链?贾廷峰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契约制度。当各自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制度设置就是关键。仅有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双方签约是不够坚固的,第三方力量一直空缺,艺术基金就可以坐上这第三方的位置。中国的艺术基金经过多年的尝试很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没有与职业画廊合作,也缺少销售渠道,导致艺术品无人接盘。职业画廊通常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更广的传播渠道。艺术家的参与也很重要,艺术基金联合艺术机构共同签约艺术家,能让艺术家的作品打包进入一个运营模式,剩余的作品也可以由艺术家自己公开销售,规则很重要。

基金资本的加入能帮助扩张艺术市场,艺术家、艺术机构、收藏家、艺术基金只有一体化才能互相支撑,中国的艺术市场才能良性发展。

(名家访谈由《艺术市场》杂志提供支持)


来源:文化财富周刊




396
zan

注:本站部分文章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张子康:来到央美美术馆的最大挑战
一句话教你认出世界名画,顺道给个原文版的,让你们可以出去装逼忽悠小白
西方逻辑史研究始于19世纪
erwe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