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陈瑾
艺次元
2017-07-11 14:06:49

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由奥斯卡金奖导演凯文麦唐诺(Kevin Macdonald)耗时两年,从数千小时的珍贵历史影像素材撷取精华,讲述蔡国强80年代从泉州出发,30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并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爆破艺术家。

影片让人感受了蔡国强艺术的强大魅力,更让人思考艺术创作的深层问题。

优秀艺术作品应当兼顾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

蔡国强多年梦想的作品《天梯》,在经历三次失败后,终于制作成功。作品的震撼力,无法描述:

他为何要坚持做《天梯》:

蔡国强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展览之一是2014年在上海的个展《九级浪》,以呼吁环保为主题。九级浪是海啸中最大最危险的波浪,他以此为展览名称,想表达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给生物和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装置作品《天堂的空气》,三个婴儿在无助的飘荡,让人感受的不是孩子在荡秋千玩耍,而是孩子们在环境恶化的巨大威胁之下的无助和悲哀。《静墨》里涌动的黑色液体,把水源污染表现得淋漓尽致。《撞墙》里狼群的惨状,与人们在残酷的现实目前碰得头破血流的生存状态何其相似!

《九级浪》中的爆破展,不仅视觉效果颇为震撼,让人沉醉于其中,而且作品富有深刻内涵,很有感染力。《挽歌》、《纪念》、《慰藉》三件作品,伴随着不同的背景音乐,从浓重、悲情,到最后的亮丽、希望的情绪感受,与三件作品的名称相合。作品使用生物可分解火药制作,也符合作品的环保主题。艺术作品是通过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没有思想的故事不是好故事,没有好故事的作品不是好作品。爆破作品也不例外,按蔡国强的说法,没有故事的爆破作品基本是在放烟花。

以原创为基础的独特性,是艺术作品在艺术性上的最重要特征。材料、技术、题材都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即艺术专业上所谓的“语言方式”。蔡国强的语言方式很独特,独特到别人难以替代。

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表达,也就无从创作了。感受(思想)是创作的源泉,创作不能被动地等待感受的到来,要在生活、学习中积累感受,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迸发出创作灵感。有了感受、灵感,还要通过适当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自认为表达得很清楚时,别人也不一定理解,往往得到的都是误读。没有被误读的时候又嫌简单,缺乏深度。创作很难。

蔡国强的成功主要不是因为天赋,而是因为勤奋。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

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是活在真空里的,商业性是艺术创作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他是在说艺术创作不能因为追求商业性而脱离思想性、艺术性。德勤《2016艺术与金融报告》认为,72%的收藏家出于热爱而购买艺术品作为投资,只有6%的收藏家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艺术品,所以不要低估市场的鉴赏力。应当从收藏的角度做投资,而不要从投资的角度做收藏,这可能是二者的良性关系。

然而,他太太的话却又道破另一层天机:

做事需要钱,用钱就离不开商业运作,估计蔡国强的成功离不开商业运作,甚至是否可以说任何一位成功的艺术家背后都有商业运作的影子。

艺术创作要兼顾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不因追求商业性而丧失思想性、艺术性,也不因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而本能排斥商业性。

艺术行业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与社会资本进行健康的对接,没有社会资本的参与,“产业”只是美好的广告词。商业运作,要把钱和精力花在市场和用户上,而不是花在成本环节(印刷精美的画册、寻找高大上的展览空间、请最知名的评论家、上最好的杂志封面)。能让用户看到、感受到你的艺术品、思想、理念,逐步引导到你的作品上,这是最终目的,这与成本环节的投入无必然关系,成本投入再大,没人看、看不懂、不愿买,这种投入都是一厢情愿的。

再好的商业运作都是外因。蔡国强也是这么一步一步画过来的,艺术创作没有捷径,天底下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决定艺术家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思想深度和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前者取决于其文化素质和人生体验,后者取决于其创作的勤奋程度。

艺术收藏的乐趣在于不断发现未来的“蔡国强”,并与其共同成长。


来源:陈瑾

407
zan

注:本站部分文章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那色彩仿佛正在呐喊——爱德华·蒙克的美学逻辑
我要的不是真实而是奇幻
现当代名家:陆维钊国画作品欣赏
erwe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