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建军个展 | 身体的智慧

艺琅国际
艺次元
2017-06-27 10:36:02

展览名称:“流变的记忆” 奚建军最新实验

策  展 人:俞可

开幕时间:2017 年 7月 15 日 16:00 - 18:00

展览时间:2017 年 7 月 15 日 - 8 月 27 日

展览地点:艺琅国际 |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艺术区328-c


艺琅国际非常荣幸地推出艺术家奚建军个展:“流变的记忆”奚建军最新实验,展览由策展人俞可担纲策划,将于2017年7月15日开幕,持续至8月27日。

针对此次展览,策展人俞可与艺术家奚建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让大家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奚建军——这个中国当代艺术先锋中的老哥萨克!对话分为四个部分,上周六为大家呈上第一部分:“从北大开始...",此次为大家呈现第二部分:“海外”。

策展人俞可与艺术家奚建军对话现场

策展人俞可&艺术家奚建军对话(二)

俞可:上次我和诺曼去了你黑桥的工作室,挑衅者成为我对你的艺术创作最为深刻的印象。有意思的是,85’时期的很多艺术家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一种批判、挑衅的艺术态度,你觉得你在创作时所一贯秉持的挑衅特质和你经历的那个时代的继续,还是让你更为理性?你觉得这样的挑衅是一种时代作用下的集体特征还是个体特征?

蔡元、奚建军、盛奇,“英伦3F”,伦敦特拉法加广场,2013

JJ: 1999年,我和蔡元合作成立“Mad for Real”(疯狂为了真实)艺术小组,开始实施系列有挑畔性行为的艺术创作。英国资深评论家Amelia Jones评论:艺术家发明了“Intervention 介入”的艺术创作方法(见书《Perform Repeat Record》), “这个方法就是用批判性介入艺术对象使之改变原有意义而重新产生新的艺术作品”。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期间,我回国后在黑桥工作室创作雕塑和装置,其方法也是按照“介入”的方式创作的。你和诺曼来我工作室看到的《通天塔》、《议会大厦》、《大本钟》等基本都是用“介入”的方式拆散重构,运用各种材料的实验制作的装置,尽力表达艺术家的态度及用艺术家双重身份来实验各种可能性。更多的是我的叛逆似乎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时代的潮流而褪色。

“喷泉的头人:杜尚的信徒” THE INDEPENDENT,  英国独立报,星期三,2008.02.20

蔡元和奚建军,  "Money, Money, Money”,V&A Museum, 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大厅,特邀行为, 2005

俞可:我们知道,你在英国待了二十多年,加入了英国国籍,不仅在哥德史密斯学院获得了艺术学硕士学位,还经历过伦敦最为跌宕的变化,现在你是英国的保守党和华人艺术协会的主席,跟那些只是在伦敦读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很不一样。而说到加入保守党和英国国籍,这个是你正式融入英国社会的标志,它们不仅会给你提供了激进的思想,还会形成某种场域的刺激对你身份的转变产生影响,今天你回过头来,怎么看待这样的身份变化呢? 同时,从艺术史的角度,英国处在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的位置,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视觉资源肯定对你影响很大,这种影响给你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在今天表现为什么?这些与你对艺术的认识有无内在逻辑?你现在在思考创作时还会有一个东方、西方的概念吗?  

蔡元和奚建军,"占领”,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帐篷装置行为,2012

蔡元和奚建军,“呐喊”,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开幕行为,2013

JJ: 在英国待了近三十年,亲身体验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互相影响。我像植物一样嫁接在英国的土壤上,这几年一直在做慈善和公益活动,致力于参政为华人发声。加入英国华人保守党也是为了深入接触英国本土的社会现实。我觉得进入这个系统更有刺激性,和党魁们交流更有新鲜感。从艺术史中可以发现毕加索是法国共产党党员,弗里达也参政,博伊斯与政治家们谈判也称之为艺术。我的艺术创作方法有异于其他海外艺术家,我没有和其他艺术家那样只是扎在艺术圈里,而是会更多的关注脱欧、黄金时代、一带一路等,这有利于我的创作。为了创作,我会去阅读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harles Mills)的《权力精英》和《社会学的想像力》,去深入了解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多元的身份会为我带来更丰富的思考和表达。再者,因为我的作品关注点涉及到东西方政治和权力的问题,我有兴趣对这个身份和议题做进一步的实践和阐释。当代艺术家参与公共事务,体现人文关怀,在系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文明背景下,应该摆脱审美和装饰的附庸身份,形式与内容都不足以对它作出限制,经验的普遍相关性为它拓展出粉碎艺术私趣化的社会空间。在今天全球化系统艺术语境下,所谓东西方差异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反思和批判当下人类的处境,对于东西方艺术家来说,这才是真正的一个议题。

“蔡元和奚建军与托尼熊奔跑在伦敦西敏市大桥上” ,行为,2001

蔡元和奚建军,“艺术家马拉松”,泰特现代美术馆漩涡大厅,行为,伦敦,2015

俞可:2008年,你回到北京,回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现场。但从我们的谈话中可以感觉到,你仍然比较强调过去,强调生存处境给你的困惑,这似乎是在隐隐地强调你过去的中国身份。那么,伦敦——北京这种游牧式的双重身份带给你的更多的是焦虑还是自由?我知道你初到英国时做的行为作品《两个艺术家跳上崔西艾敏的床》,你和搭档蔡元用最西方的方式表达了你们对艺术的全部认识,但英国人似乎并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同样,你今天所做的作品,对中国观众会有所期待吗?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如何去重构今天你在中国的身份或者理解中国文化的真实性?当你在面对今天中国的现实时,会有一个与当地艺术家不同的角度吗?你对于北京或者是你对今天的中国现实会以怎样的方式介入?会不会仍有一种中国经验作用于你呢?

蔡元和奚建军,“两个艺术家在杜尚的小便器上撒尿”,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00

蔡元和奚建军, “两个艺术家跳上崔西艾敏的床” ,行为,伦敦泰特美术馆,1999

JJ: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的漫游者,我试图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去表达。跨地域的艺术家身份,反而使我在移动中看清楚很多问题。这也意味着有两种选择,两种空间的跨越可以不用太在乎某一空间而质疑另一面,找到新的方式与它共处。早期,我的作品主要是以声东击西的方式,用“后殖民”来暗示西方殖民文化的霸权主义,用挑畔的方式来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目前作品的面貌更倾向于全球一体化系统语境中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反思,这里包含了意识形态和跨国生存经验的混杂感受。中国经验在我身上是有烙印的,这是避无可避的时代印记,但更多的是跨国经历带来的对社会生态和人类社会现状的反思和拷问。

蔡元和奚建军,"May Day西红柿酱与酱油之战”,行为,  伦敦特拉法加广场,2000

蔡元和奚建军,“酱油与西红柿酱之战”,现场行为,Bluecoat艺术中心,利物浦双年展,2002

蔡元和奚建军, “酱油与西红柿酱之战全球计划” ,柏林世界文化宫,特邀现场行为,20

俞可:前面之所以会提到身份的问题,那是因为你的作品有点儿“西方”。你几乎从来不会因为自身最初的中国身份而在艺术创作中借用中国的文化符号,这和很多在西方获得认可的中国艺术家不太一样;当然,你更不会利用水墨这样的传统工具去换取在西方文化语境和系统里的立足之地。你的作品从来都是以一种挑衅的姿态出现的,而这种姿态面对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经典、文化的体制,或者政治的威权,而且它还是无国界的。为什么一开始在创作中就如此全然地放弃中国身份呢?如果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策略,你认同吗?而从现实层面看,有些强调自己中国身份的艺术家似乎找到了捷径,而更早地获得了西方的认同,这样一来,就像参加了奥斯卡?

蔡元和奚建军,“保佑女王”,雕塑,135x50cm/135x50cm,Colchester艺术中心,2006

JJ:中国的传统艺术,实际上是建立在手工艺人的文化修养、禅思礼仪,琴棋书画等之上的生活方式,而西方把当代艺术作为一门社会进程的学科,社会学、美学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强调个性和创造,艺术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看法自然是不同的。我的创作灵感还是受西方的思维理念的影响较深,不是一种策略的选择而是思想的认同自然延伸到创作。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艺术家们带着原始烟火,图腾符号和东方原素等标签,被西方用猎奇的心态所推崇。现在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拿皮影和剪纸在威尼斯立个摊位不是不可以的,但是硬要贴上当代艺术的招牌恐怕是不合时宜的,根本谈不上拿奥斯卡了。(未完待续)

蔡元和奚建军, “祈祷”,科切斯特古教堂,现场行为,Colchester, 2006

蔡元和奚建军,“幸福与光荣”,曼切斯特中国艺术中心,现场行为,Manchester, 2004

关于艺术家

奚建军,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现生活工作于伦敦和北京,旅英当代艺术家,现任英国西敏市华人保守党理事,英国华人艺术协会主席。其作品形式涵盖行为、装置、雕塑及绘画。在英国泰特美术馆、柏林艺术宫、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瑞典马尔默当代美术馆和上海证大美术馆、牛津当代美术馆等20多个国家的美术馆和专业艺术机构做过个展和群展,作品被收藏于中国民生银行美术馆、澳洲悉尼白兔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欧美个人及专业艺术机构。

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  同年发起'观念21'行为艺术创作小组。

1987年移居英国。

1989年获邀伦敦德菲纳艺术家工作室创作。

1992年获邀法国城市艺术家工作室驻留巴黎创作。

1995年毕业于伦敦大学Goldsmiths歌德史密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1999年与艺术家蔡元合作成立“Mad For Real—疯狂为了真实”艺术小组,开展系列行为艺术的创作活动。

2006年荣获美国Jackson Pollock  “杰出艺术家奖”。

2015年荣获凤凰艺术“最具感染力艺术家奖”。

关于画廊

艺琅国际致力于探究全球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和发展方向,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体系的发展进程。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理念,艺琅国际不仅不遗余力地推动各种类型的优秀当代艺术,也致力于发掘具有崭新视觉和态度的当代艺术家们,探讨当下的艺术新媒介、新美学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影响。

艺琅国际具备规范的组织架构、国际化当代艺术的运营模式、优秀的管理团队,权威的艺术专家顾问,并拥有完善的艺术展示空间以及国际化的艺术家驻留平台。


来源:艺琅国际



336
zan

注:本站部分文章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她将全球最杰出艺术家召集至威尼斯,用艺术抵抗这个“焦虑的时代”
五月的MoMA,你不能错过的罗伯特·劳森伯格回顾展!
中国国家画院“周韶华捐赠作品展”将于6月2日举行开幕仪式
erweima